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系

 

艾丰(艾宝元):如何认识和处理宣传性现象——《新闻采访方法论》片断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1-10 09:24:45 来源:
  此文是根据作者本人的《新闻采访方法论》有关片断改写成的。(整篇《方法论》的内容简介和目录,附在文后。)

  宣传性现象,是作者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新闻学概念,这种现象的发展,不仅已成为两个社会的一个特点,而且也已威胁到社会生活和传播工具本身。

  在分析这种现象时,作者又提出了“社会六类现象”、“事实七要素”等新观点,并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做了进一步阐明,驳斥了否定“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统一”的意见。

  文章还分析了不合理宣传性现象的特点,提出一些防范方法,特别从总结我国1958年大刮浮夸风和六十年代后期宣扬个人迷信的惨痛教训出发,提出必须坚决防止宣传性现象的恶性膨胀。这种膨胀是不合理宣传性和传播工具互激而产生的不可控制的正反馈现象,它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附《新闻采访方法论》简介

  新闻采访方法论是研究记者采访活动中的矛盾以及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方法的科学。

  采访实质上是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活动。贯穿于这个活动的是认识主体同被认识的客体之间的矛盾。认识主体不是一般的人,是记者;被认识的客体不是一般的事物,是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者——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构成了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双方。

  采访又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记者要想在如此复杂广阔的世界中发现和了解新闻事实,必须要依靠同他人的联系。于是便发生了记者同采访对象的矛盾。

  新闻采访所包含的就是上述两大矛盾。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第一方面的矛盾,类似生产力(人和自然的矛盾),第二方面的矛盾类似生产关系(人和人之间的矛盾)。记者的采访任务是迅速地了解有新闻价值的、能说明问题的、真实的事实。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外,还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的活动能力。记者在认识事实时,必定要同社会上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得如何又反过来影响记者的认识事实。

  于是很自然,方法论分成四个部分:一、概论,二、采访和事实,三、记者和采访对象,四、基本采访方法。在二、三部分对上述两方面矛盾作了分析之后,在第四部分提出十条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使用了科学抽象的方法,把新闻手段同新闻传播的具体内容相对分离,主要研究新闻手段自身的规律。

  在表述方法上,则取论述与实例并重的方法。全书共二十八万字,各种采访实例百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