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媒体研究

 

网络公共空间中的都市业主维权运动

作者: 郑坚 发布时间:2010-09-15 14:50:00 来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中产阶层业主的维权,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中产阶层业主维权行动中,网络媒体成为主要手段之一,甚至逐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侵权问题的发现,初始信息的发布,业主的信息交流与情绪认同,维权行动的发动与动员,行动的组织与维系,等各个环节,都要依靠网络。业主利用网络既推动了维权行动的开展,也在实践了中产阶层的公共领域的建构。对于中产阶层业主维权运动中网络媒体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由此了解中产阶层维权中所体现的权利意识、社会行动方式以及公共领域的表现及其限度。

  一 都市业主维权运动的兴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存在形态与政治认知方式都在发生转变,这就是中国人的政治行为模式向权利政治的变迁。权利政治兴起最具有意义的,是近10年的公民维权活动的蓬勃发展,权利观念在切身利益的召唤下,迅速发生、发展、壮大。 具体来看,农民、农民工、失业下岗工人、妇女、城市业主的维权成为目前中国基层群众维权的主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地住进市场化的住宅小区,成为拥有私有产权住房的业主。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拥有私有产权住房的比例已达到45.2%。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房产几乎是倾其所有,甚至是负债获得的最大一宗私有财产。因此,权利意识非常强烈,面对侵害,往往会竭力抗争。进人21世纪以来,各地的业主维权活动日益频繁,在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其规模和影响之大,有媒体甚至称之为“业主革命”或“有产者革命”。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为运动的中心。

  相关学者对业主进行了定义:城市社区业主一般是指在住房商品化和市场化过程中,根据契约协定对住宅区内的住宅拥有所有权,并对住宅区内配套的各种设施、设备及场地等物业形式持有公共所有权和使用权,按照一定方式聚居在城市某一地域内的特定主体。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是指社区业主为维护和争取合法利益和权利,与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以及业主委员会等进行交涉、博弈和斗争的行为过程。 业主维权,成为凸显中国城市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社区公共生活的特殊符号。近些年来,物业纠纷、社区矛盾和冲突有不断升级的迹象,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之间的积怨较深,业主封堵道路、集体上访等事件常见诸报端和网络。维权过程中涉及的公共问题日趋复杂。以前,业主一般是对产权归属不清、房屋质量低劣、擅自修改小区规划方案、开发商欺诈、物业服务水平低下等经济或服务问题的不满;在现阶段,业主在争取上述经济利益的同时,开始对有关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行政管理不善、行政干预失当等提出质疑,发生了诸多以房地产主管部门为被告的诉讼案件。业主维权,逐渐从最初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开始向追求社区自治、民主政治权利转变和提升,经济权益性维权与自治权利性维权及政治权利性维权呈现出逐级递进、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之态势。由于利益的一致性及情感的依赖性,业主在维权过程中逐渐趋向群体性和组织化的联合,普遍呼吁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组织业主联合会、社区民主自治等议题也出水面。随着社区活动精英积极参与,以及媒体报道的扩散效应和网络交流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业主维权的组织化水平与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例如,我们可看下列报道:

  广州。地处番禺区南浦岛东部的丽江花园,曾被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称号,并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特别金奖”。2002年底,因一条40米宽的、从未公示过的市政路的修建而掀起轩然大波。业主们认为,这条市政路的修建将影响小区上万名住户的宁静生活,并导致楼盘贬值。为此,几千名住户自动组织起来,成立了维权联络小组,坚持“理智、温和、法制和秩序”四项基本原则,采取静坐、堵路、上访、诉讼等方式,在“现场、法律、上访和媒体”四条战线上进行了历时半年之久的维权行动。

  深圳。2003年11月10日,深圳市丰泽湖山庄300多名业主到梅林关口北行路段,以拦路堵塞交通方式请愿,要求深圳市政府修改南坪快速路设计方案,以避免道路横穿小区影响生活环境,事件造成深圳市大面积交通瘫痪。当日,现场民警采取强制措施,抓获了6名首要闹事分子,警方负责人呼吁,市民上访应通过正常渠道,必须遵纪守法,决不能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事件发生后,丰泽湖小区业主表示,已经意识到堵路造成的严重后果,决定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规范业主行动,并在媒体刊登启示,向受到影响的市民及政府部门真诚致歉。

  北京。2003年7月,望京地区“地标”方舟苑小区200多名业主为了抗议开发商擅自更改小区规划,将张贴着“方舟苑业主声讨奸商”标语的48辆汽车、500米长的车队开到了长安大街上,向北京市规划委请愿。而在此之前,业主已与施工方在小区发生了多起肢体冲突,局面几近失控。

  上海。“四季园”是徐汇区的高档住宅小区。2003年3一4月,小区业主委员会以物业管理公司将价值1560万元的地下车库和架空层等业主公摊面积非法占用盈利,侵害了业主的利益为由,将之解聘,续聘了“新管家”。但是,“老管家”却指责业主委员会不合法,拒绝移交资料,于是出现了小区大门内外各排出了两个物业公司两种着装的两支保安队的情形。双方的对峙最终发展为拳打脚踢,以至报警。同时,也有部分业主认为业主委员会运作不透明,在小区内张贴了数十份“小字报”,要“炒”了业主委员会,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上演了一场“三国演义”。

  业主维权运动的产生,从微观层面上说,房产私人所有权的增加以及延伸权利,如小区事务的知情性、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得既有“权”可维,也有“权”可侵。从宏观层面上说,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规模侵犯业主权利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当业主的权益受到侵害且这种侵害又被业主意识到时,他们一般会依据有关协议、合同或法律法规,按照市场标准提出质疑并进行维权活动,有时在社区活动精英的感召、带领和组织下,转化为群体性的维权运动。 由于信息不对称、专业技术的限制以及组织化程度不高等,业主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区业主维权之路更是十分艰难,这也致使维权活动得以持续和更加激烈。

  业主维权具有比较突出的中产阶层特性。在城市中,业主普遍为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或中低收入者,他们是商业化住宅小区的主体。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孕育了体制外的社会空间和新社会阶层,如民营企业家、自主创业的白领阶层、自由职业者、非国有企业中的白领员工。这些新崛起的中产阶层没有传统体制上的羁绊,往往成为业主维权行动的骨干和精英。 维权事件的不断涌现反映出新中产阶层业主权益诉求日益增长,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业主在其权利维护意识、自主参与观念及民主法治意识日渐觉醒的基础上,利益博弈能力与集体行动水平日渐提高。但是,社区业主一般为分子化的个体,其维权行动受到诸多制约,难以与高度组织化且拥有雄厚财力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相抗衡。同时,传统的体制惯性及政策法律漏洞,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和管理不善,使业主难以维权。因此,业主在面对侵权时,寻求媒体与社会的道德声援成为其维权的重要筹码和惯常手段。 而以网络为主的话语平台的搭建使原本分子化的业主个体得以建立群体性的社群,孤立、零散的小区维权活动也产生联动效应,逐渐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社会运动。

  与农村征地征税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相比,业主维权行动是以城市住宅小区为背景的,被视为一种都市运动。与下岗工人的集体行动和农民的集体上访不同——这两个群体都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业主的维权运动代表了中国市民社会的中产阶层的社会运动。其维权行动,并不是出于生活所迫,而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合法”的权益。作为中产阶层,业主在维权行动以及与政府的博弈中体现出较强的理性,通常选择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争取利益;善于运用斗争的策略,包括调动和聚合集体行动的力量,援引法律和政策当中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来和政府讨价还价等等;他们还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如募集经费,借助社会关系网的体制内的资源进行游说等。
 

  二 都市业主维权运动对于网络的倚重

  在业主维权行动中,网络媒体成为业主维权的主要手段之一,甚至逐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业主在维权运动中对网络的使用方式、使用成效,网络对于业主的价值,及其局限性,都值得深究。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互联网应用已经在中国的城市中普及,并深入到日常生活,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网络研究普遍认为,网络正在改变传统的媒介使用,正在改变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改变政府和民众交往的方式,并且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互联网也正在对中国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和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于具有较高收入水准、教育程度并集中在城市的新中产阶层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媒体。中产阶层的构成中,网民中的这一比例一向明显偏高。而且,中产阶层更能有效地使用网络达到自己的目的。网络媒体的一些特征与新中产阶层的信息需求及其媒介接触特征是一致的。例如,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相当数量的中产阶层人群把因特网作为自己的第一新闻信息来源。从自由交流和可能性看来,互联网也具备中产阶层蓬勃发展的需求特质,其使用方式的选择极其丰富,实时与非实时,异步与非异步,实时同步与非实时异步,一切按所需自主选择进行。 这也是中产阶层在接触信息和人际交流中倚重网络传播的重要原因。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走进社区,走进业主家庭,也为各社区业主的联系提供了有力和方便的支持,如今各类小区论坛业已成为业主维权和邻里沟通的重要场地和传播中心。

  在当前,网络成为业主集体维权的有效途径,往往楼还没建好,业主论坛已经热闹成一片,工程或其他地方稍有一点不足的地方,马上就被传播出去。这些趋势的出现,与业主的人口构成很有关系。中产阶层业主们普遍比较年轻,文化层次高,熟谙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中产阶层业主维权对于网络的倚重,还在于维权活动中,传统媒体的维权报道的不足,业主维权网络成为可以依靠的重要手段。官方的、传统的传播媒介,如电视、报纸等,对于业主维权报道,受到了许多局限,既包括政府的政治限制,也有开发商的经济限制,同时传统媒体在报道上也有自身的新闻生产的限制。 而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则可以较为充分的发挥其优势,成为业主维权行动中最有效、便捷的媒体。业主可以使用互联网,设立了QQ群、专门的论坛或博客。例如,很多城市房地产信息网中的“业主论坛”,原本是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用来发布信息的平台,后来却成为业主们联合和沟通的桥梁。而焦点房地产网、秦兵律师网、业主维权网等专业化维权网站的出现,则使维权业主找到了更多的同盟军。维权业主,在各种公共论坛上传授维权经验,使原本彼此间没有必然联系,也许根本互不相识的维权者,彼此引为同道,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在心理上使他们倍受鼓舞,不再孤独地承受某些无形的压力,而且也在维权的实践中逐步地提高法治意识和维权技巧,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启迪、纽带、桥梁的作用。

  三 业主维权中的网络使用

  近年来,各地房产物业纠纷及其市民“保卫家园”的维权行动大面积发生,但相对于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来看,纸质媒体的详细报导并不相称,影响更大的电视媒体的深度报道相对更是阙如,更多的信息来源于各种网络媒体和业主论坛。

  网络是业主获得维权相关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维权行动的开展和发动,肇始于业主了解自己的权利,知晓自己被“侵权”的事实。当前,房地产网站日益成为业主维权的公众平台。各种房地产信息网,本身设有多种服务功能,如政策咨询、楼盘在线、信息发布等,同时也给公众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各种业主论坛中,信息交流则更趋频繁,网站的点击率和发帖量大幅上升。按住区划分的论坛,业主表达意见集中,言论具有针对性。物业出现通性问题,论坛上一呼百应,容易形成合力。从运作实际看,网民对分区论坛的关注度远在宽泛的专业论坛之上,每当物业处于开盘、签约、交付等节骨眼时,分区论坛人气鼎沸,网友中不乏专家、律师等有识之士,他们总是“诲人不倦”地告诉大家,此时此刻哪些事项须特别留神。购房者如果在购房过程中遇到窝心事,只要诉诸网上,也能及时得到网友的声援,获得与开发商交涉的具体帮助意见。

  在业主小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番景象:许多业主聚集在一起,和物业反映、协商小区内存在的相关问题。而这些聚集的业主,很多极有可能还未曾见过面,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业主QQ群等网络平台。一位业主声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以前并不相识,平时也没有联系,而随着入住小区的人越来越多,物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由于关系到大家的共同权益,很多事情都需要业主们共同商议。如今已是网络时代,我们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QQ来联系大家,让大家可以及时地了解小区的新动态和业主的新想法,有利于业主维权和邻里间的沟通与团结。可以说,QQ群成了虚拟版业委会。”许多业主都意识到想要真正成功地维权,需要群体的组织力量,借助网络社区,打通虚拟的社群与现实的社群,业主可以集体动员和开发商、物业协商问题。在当前,几乎所有小区或楼盘,都有业主QQ群。这些现代网络平台,以其虚拟社群和现实社群的存在,增加了业主的社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是一个“解压阀”,为部分业主发泄不满提供了场所;更为重要的是,维权信息和言论的迅速传播,给某些房地产商做出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业主中的维权积极分子,往往把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维权策略。例如,曾有人总结了某业主维权行动的各个阶段中所采用的方式,每一个阶段都特别倚重网络:

  杨把王的四年奔走分为三个阶段:“举报 +网络”阶段、“举报+网络 + 媒体”阶段和“举报 + 网络 + 媒体+诉讼”阶段,方式方法不断全面和成熟。北大的一塔糊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南大的小百合 BBS,北京的千龙网论坛,西祠胡同,都注册了用户名,事件一有新消息或者长时间没有进展就上去贴文章。而在南大的小百合BBS上,王甚至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博客。

  从该实例可以见到,在传统媒体受到局限的同时,网络成为业主自主性的信息发布平台,业主在网络中发布信息,表达个人观点,交流信息和情感,制造公众议题,获取公众关注和支持,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施加压力。

  网络还成为业主集体行动组织动员与维系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集体行动需要一定的真实场域和空间来作为必要条件。而在业主维权行动,往往利用本小区的业主论坛等虚拟平台进行网络交流。从各种业主论坛来看,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确实显示出了不同于城市下层的姿态和能力。业主们表现出了相应的权利意识,同贫困群体大多是因为“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起来抗争的情形有所不同,小区的物业纠纷和再开发纠纷,其所涉及的利益一般并不威胁到行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行动者有强烈的权益受害感,并表现出了决不妥协的行动意向。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行动者不仅对于自己作为“中产阶级”的身份有明确的认同,而且不乏为自己的维权行动赋予特殊意义的能力:“我们是中产阶级,他们别想像欺负穷人那样欺负我们”,“我们的这个事情会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在一些网络论坛的表述中,一些运动团体清楚地将自己的行动定义为“中产阶级社区的维权运动”。网络在对参与者的动员中,运动群体从受害事实告知、权利意识启发到经费募集、活动组织等,都显示了不弱的能量。近年来不断有城市房产物业维权事件首先见诸网络媒体,并逐渐扩散,对相关城市政府形成了种种政治的、社会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对抗性的暴力冲突事件,第一时间就会有图片和文字公诸网络。居民还以网络公开信,进行发动,获得公众的道德支持。

  总之,业主维权中,无论是侵权问题的发现,初始信息的发布(问题的发现),业主的信息交流与情绪认同,维权行动的发动与动员,行动的组织与维系,等各个环节,都要依靠网络。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与现实行动中维权精英,要么会是同一群人,要么成为互相激励与促动的人群。

  四 业主维权中网络空间的功效与局限性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业主凸现其表达意见和制造舆论的优势,许多网民通过网络新闻的网友评论、BBS论坛、各种社区等方式相互交流观点,在网上形成强有力的维权空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强烈关注。业主利用网络传播快捷的优点,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使单体意见变成群体的力量,既推动了维权行动的开展,也程度不同地实践了中产阶层的公共领域的建构。

  网络是中产阶层业主当前真正能为自己所用的自主性公共话语平台。网络作为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自由度,开放的网络平台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发表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相互交流,使原本分子化的个体业主获得一种情感的亲近和群体的认同。

  在各种形式的业主论坛中,侵权与维权的信息能够迅速展开,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都在网络展开沟通交流。有些业主维权事件,地方主流媒体往往集体“失声”, 没有予以报道。各种网络论坛、新闻反馈板块、聊天室、QQ群倒是为业主提供了话语平台。网民自发对维权事件有关信息的搜集、消化,从而再转化为传播者,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交流探讨;对事件深刻分析,犀利评论、批评和质疑,将一个个独立的意见集聚和放大,这些都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

  以“鼎太风华维权风波”为例,政府的发言人和官方传媒的报道,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其声音是一致的,认为小区内的市政公路既合法也符合规划,错在小区开发商和情绪化的业主,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却含糊其辞。维权业主在网络所发出的一系列帖子,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指出了不同的关于“真相”的说法,甚至鲜明地对政府进行了质疑和指责。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中这些维权业主的叙事,如《“深圳鼎太风华事件”理在何方?》等帖子,其感情色彩和用语要激烈得多。

  从业主论坛中各种业主自己发出的维权声音来看,他们已经初步体现出公共领域的特征。这方面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家住天通苑”网站——这是一个坐落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巨型社区的一个由业主自发建立的社区网。从2000年创办开始,该网站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雨,网站经常有五六千人同时在线。“家住天通苑”创办的初衷和其他社区网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初无非是出于选房、买房阶段的业主与开发商、物业打交道的需要,此外,天通苑数量巨大的业主,也一直寻觅着一个平台,对房子的装修、交通状况等进行交流。一个叫“落汤鸡”的网友,最先意识到了网络聚集民意的巨大作用。天通苑过去居民们使用的饮用水时常浑浊不堪。开发商则坚持认为,这里的水质是达标的。于是,在论坛上,“落汤鸡”开始号召大家理性维权,募捐请卫生部食品监督所来检验水质。20多个网友自发响应,大家100元、200元地捐钱,检测结果验证了人们的预感:氟化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70%。愤怒的天通苑居民们行动起来,寻找一切途径向媒体和政府反映情况。之后,天通苑的居民们终于喝上了自来水。这是天通苑的居民们利用网络维权的第一场胜利。在很多天通苑居民看来,“家住天通苑”不仅是维权的阵地,也起到了增进邻居感情的“润滑剂”作用。在网友们的推动下,政府投入200余万元,关闭了天通苑东侧的非法渣土场和垃圾场,以及养殖垃圾猪、泔水猪的近两万平方米猪舍;一所占用规划中公立学校校舍的私立学校被赶走,孩子们有了第一所公立小学;他们甚至发起近万人签名,成功地在北京市5号线地铁的规划中为天通苑增加了一站。

  中产阶层为主体参与的业主论坛,无疑是当前中国城市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在公共领域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讨论和对话汇集而成的公共意见。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网络媒体与网络论坛的兴起,为公共舆论的形成及资讯的快速集散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公共领域还只是一个话语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积极的集体行动才是现代公共权利政治得以实现的标志。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现有政治环境下,网络对于促成业主维权的集体行动,在组织、动员、策略实施等环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北京望京社区南湖西园“变电站维权事件”为例子,一封在望京网、天涯社区等各大网站出现的“变电站维权最新进展”的网上公开信,对发布维权信息、动员业主行动、传授行动策略上,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在该公开信中,历数了南湖西园变电站维权小组到市政府信访的详细信息,集中反应了变电站在开工手续不全的情况下非法施工、变电站环境污染、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没有公示和公众参与、没有正式的环境评价报告等尖锐的问题。维权小组动员老人不间断地去施工现场巡逻,联系人大代表联名提案,联系周边小区联名抵制,找开发商讨说法,积极搜集证据,寻求各方的帮助,需要联络国内外的环保专家求得他们的帮助,联系国内外的相关组织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评选望京社区为国际安全社区的相关国际组织)。网络公开信呼吁“万众一心,保卫家园!”

  请大家不要再做旁观者,请大家千万不要再抱怨我们热心的无私奉献的邻居,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参与是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成千上万人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我们的维权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是个积极的参与者,遇到暂时的不快是肯定的,请你保持信心;维权过程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耐心和智慧!我们将与你并肩作战,你一点都不孤单!

  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妻儿老小。您的热情参与将铸就新的钢铁长城!

  行动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参与很简单。您可以拿起电话,给各部门、新闻媒体打电话(我们将另附纸张,张贴这些电话)。您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我们是个非常开放的团体,随时欢迎热心人的加入,只要您有热情参加大家的公益活动,我们欢迎您!您也可以加入到老年队伍里,与世安的队伍一起参与。

  对那些与该事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业主来说,这封网络公开信,无疑在利益和情感诉求上,都具有很大的动员力量。

  当然,网络维权也有其局限性。在网络平台中,每个网民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其中既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缺少自律意识的网民在参与讨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业主论坛里,理性、据实分析评论的帖子虽然不少,但也有很多业主只依据不全面的信息,发表情绪性的结论,一些新参与者或无主见的群体成员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被偏激的观点所感染,并不自觉地融入这样的言论场中。网络维权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力监督相比,它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于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比起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它更是一种软监督。因此,在当前,不能过高评价网络维权的成效,它有着现有体制下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网络虚拟社区、新闻反馈板块及聊天室等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话语平台,网民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自由发表个人意见,但同时也会受到这些平台的制约。网站自身可能受到某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或是要承受相关部门给予的压力,一直以来,论坛的版主或管理员都力图成为论坛的“把关人”,从技术和文本上对论坛言论进行净化,对于一些敏感或“不和谐”的帖子及时删掉,不允许讨论、传播,以避免网站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些有名的业主论坛,干脆被强行关闭整顿。2009年7月11日,北京天通苑最大社区网“家住天通苑”接到相关部门通知关闭。这使得曾活跃在“家住天通苑”论坛上的业主们不得不寻找新家,尽管人们可以转入新的其他论坛。但是过去“家住天通苑”论坛每天在线数千人聚拢起来的人气和声望,一时间难以复原,这一都市中产阶层业主的“公共领域”实践可以说受到了极大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