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李培林在“中国新闻学百年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7 11:52:00 来源: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

当好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领头羊

——在“中国新闻学百年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

尊敬的谢伏瞻院长、柳斌杰院长、张研农主席、方汉奇先生,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回顾了建所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方汉奇先生也就新闻所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作出的贡献褒奖有加。我过去在社会学所工作,社会学所和新闻所同属政法学部;后来作为院领导,我又分管新闻所的工作,所以对新闻所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历史上的新闻所有着自己的辉煌岁月。创建之初,党和国家给新闻所的定位很高,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国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的安岗同志作为第一任所长,不负所望,召集了商恺、戴邦、钱辛波等一批国内优秀的新闻学专家,风风火火地把新闻所组建了起来。新闻所成立后,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众多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领头羊的地位。

近年来,我院实施创新工程,趁此良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又有新作为,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就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而言,在我看来,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这几年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成绩较为突出。

一是强化优势学科,充实薄弱学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自不待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紧扣时代脉搏,着力将新媒体研究作为重点优势学科来发展,这些年在该学科的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文章。其一是着力打造拳头产品。《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是新闻所主持编撰的一部蓝皮书,也是国内最早的以新媒体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的年度报告,短短8年时间这部蓝皮书就已经连续5次获得了优秀皮书一等奖。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里有400多种皮书,其中不乏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皮书,新媒体蓝皮书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其二是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2015年新闻所牵头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这也是新闻所历史上第一个院级研究中心。通过这个中心,新闻所开展了与学界、业界和政界的广泛合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比如2016年举办的“首届中外合作互联网治理论坛”影响就很大。其三是重点扶持。在每年创新工程项目设置中新闻所都把新媒体研究置于优先地位。2016年,我院实施扶持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登峰计划”,新闻所的“新媒体研究”经评审被列入我院“登峰计划”优势学科。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曾经是新闻所的传统优势学科,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如三卷本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新华日报史:1938—1947》《延安<解放日报>史》等。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学科的实力一度削弱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敢于担当,在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下大力气引进人才,设置课题,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充实这一学科。他们在创新工程项目下编撰出版的三卷本《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历程》,就是这一学科重振的良好例证。目前“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已被列入我院“登峰计划”重点学科。

二是打造优质平台,引领学术方向。新闻传播学是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这些年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国内各大新闻院校在“部校共建”的支持下,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学术人才大批涌现,学术成果成倍产出。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该如何应对?人没有别人多、钱没有别人多、科研设备也没有别人强,竞争优势在哪里?通过这几年创新工程的实施,我觉得新闻与传播研究找到了一条使巧劲的应对路子,即利用“国家队”和“第三方”的独特身份,以“打造优质平台,引领学术方向”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

自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连续3期设置了“我国新闻传播学一流期刊建设”的创新项目。在这个项目下,《新闻与传播研究》通过推行在线投稿系统、匿名审稿制度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在各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本学科前茅。该刊连续两次获得了全国“百强报刊”称号,今年还荣列“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13年开始的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这是新闻传播学界唯一一个不需要作者自己申报的优秀论文遴选活动,并且章程规定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人员的作品不参与遴选,这就在程序上保证了客观公正。他们将每年遴选的结果、遴选意见加上作者的写作体会汇编成册,取名《治学例话》,以其作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榜样和示范。目前该项优秀论文遴选活动的权威地位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也已经初步形成。2014年创办了《新闻学传播学文摘》,精选有代表性的年度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观点。2015年在已有《中国新闻年鉴》的基础上,创办了我国第一部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年鉴《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一个小所一年编撰两部年鉴,这在我院也是不多见的。

三是开门办所,借力壮大自身。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我院是个小所,编制50人,现在实际在岗的也就43个人,但这些年干了不少大事。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接受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委托,组织编写了供全国30万记者学习使用的《新闻记者培训教材》;联合20多家单位,成立了中国舆情调查与研究联盟,构建了基于概率样本库的舆情调查研究平台;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展网民心态与社会情绪系列研究项目;承担完成了国家互联网内容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与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文化传播前沿研究与翻译实践平台”。在全国首创宣传部、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建新闻院系的模式,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人民网等单位联合举办年度性的“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智库峰会”等等。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之所以能将这一件件大事办成办好,在我看来,主要是他们擅长开门办所,充分利用政府、学界、业界的各种资源为我所用,在学术活动中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壮大自己。今天这个研讨会,来了这么多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机构和媒体的专家学者,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影响力。

总的说来,自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变化很大,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是,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期待相比,仍然还有巨大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新闻学列入对哲学社会科学起支撑性作用的学科之一,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新闻学研究的重视。大量证据也表明,新闻传播学正在成为一门现代显学,不仅为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所关注,而且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也介入其中。新闻与传播所的同志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的贺信中,要求我们“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同志们要有这个志气,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出成果出人才,努力当好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领头羊。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