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治网于草野,取信于草根治网于草野,取信于草根治网于草野,取信于草根——习近平网信思想解读

作者: 谭天 发布时间:2016-10-26 11:13:00 来源:

  内容提要    习近平的“4·19讲话”是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一份纲领性文件,也反映了习近平的网信思想,即“治网于草野,取信于草根”。与此同时,习近平的讲话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和新媒体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治理传播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一份纲领性文件,也是习近平为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绘制的路线图。在座谈会上,习近平讲了六个问题,我把它归纳为两大核心内容,即治网理念与网信精神。下面笔者将谈谈对这两大内容的解读以及对新闻传播学界的启示。

  一、理念:治网于草野

  在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制定了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各自的互联网发展理念。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提出了“智慧地球”。而习近平在这次讲话当中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也是我国信息化工作和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国策。对于互联网,习近平打了一个形象而贴切的比喻: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而网络就是当下的一个“草野”。在讲话中,习近平引经据典——“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语习近平2013年7月11日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也曾引用。这句话出自王充的《论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从生活的形象比喻,到为政的道理说明,再到学术的观点论证,王充这句话是呼吁为政者不要总是居庙堂之高,从而不解江湖之痛,不要总秉持高高在上的一种视角,从而让施政脱离实际,让视野有失偏颇。习近平这一引用充分体现了他的治网理念。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毛泽东早在1943年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就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

  习近平的讲话与毛泽东文章的思想精髓是一脉相承的,都阐发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让想法落地,就要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治国的执政理念,如今我们要把这一执政理念化为治网理念和用网新政。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政府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只要上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江湖,鲜活着每个人的存在,更迭着每一天的资讯。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弱智的昏君——晋惠帝司马衷。有一次全国饥荒,朝臣报告说老百姓都没饭吃了,很多人饿死。而这位晋惠帝听后居然奇怪不解地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啊?这就是《晋书》里记载的:“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然而,曾几何时,我党的一些优良传统已为部分领导干部所遗弃,甚至容不得一点批评的声音。对此,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认为,这是习近平在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互联网监督”这个词,这一提法对于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监督中来,有积极的作用。习近平强调“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这也无疑为互联网监督释放了利好消息,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对各级党和政府公权力以及行使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进一步监督,以更好地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人人时代》一书中洞察到在互联网这个江湖里蕴藏着一股强大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其实,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是并存的。得草野者得网络,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网信思想的核心就是:“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互联网+”对于中国治网者来说就是“互联网+群众路线”。

  国外媒体对我国互联网管理有偏见的报道是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的曲解。谷歌部分退出中国,也让许多互联网企业产生了错觉,觉得中国对国际互联网企业关上了大门。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也不可能关上,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我们都欢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大国,作为崛起中的网络强国,习近平的论述表现了一种自信,就是敢于面对问题和迎接挑战:一是清醒认识短板问题。二是不回避难题(网络治理、核心技术、安全与发展三大难题),并指出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无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虽然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但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当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为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目前,我国仍有近一半人不上网,习近平特别针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短板作出指示,他提出要利用互联网助推扶贫攻坚。“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4]表明了党和政府缩短数字鸿沟的决心和态度。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技术、人才、安全三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下一阶段互联网工作的重点。2015年底公布的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排名中,美国占6家,中国占4家。“赛博空间”中形成了以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与以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核心的两大阵营,中美主导的全球互联网共治的物质基础业已形成。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越大责任越大,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出现了失职和失范,对此习近平指出:“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5]对此,他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二、行动:取信于草根

  “取信于草根”中的“信”有两个意思,一是信息、信息化,网信事业发展要依靠网民;二是信任、依赖,网络安全是信用的基础。“以人为本,取信于民”应该是习近平整个讲话的精神核心。第一个问题就提出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第二、第三个问题就从生态和技术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造福人民。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习近平回顾了中国的发展:“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6]

  怎么才能取信于民,用信于民呢?智慧在民间,从扎克伯格到马云、马化腾,最强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平民百姓所创造的。李克强提出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就是依靠目前近7亿中国网民,打的是一场互联网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指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六个问题中,技术问题是习近平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他殷切期望:“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7]对此习近平还提议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习近平鼓励大家研发网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就是要钻研那些基础的、公用的、独门的、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事实上我国网信领域已经出现了像华为、北斗卫星系统那样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和产品。

  “信”由“人”和“言”两字构成,表明造字者对人言重视。自从人类学会说话以来,人言就成为一种重要信息指示的传播载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互联网上的群众——网民。习近平指出:“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8]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各级官员对网络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爱网”,就有人“惧网”。《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官员“网络恐惧症”调查,6000余名受调查者中,60%的表示“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但也有不少官员主动接近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为工作服务,开微博开博客建微群,有些官员拥有数十万甚至过千万粉丝,被称为“大V官员”“网红官员”,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陈里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大V官员”之一。2010年8月,时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的陈里开通了微博。至今,他的粉丝数已达2540多万人。有不少媒体评价说,陈里是“网络最接地气的官员”:他曾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表示“希望大家多支持监督”;2012年10月2日,华山发生游客滞留事件,他忙了一夜,微博直播游客疏散;同年12月10日,他在微博上上演生死接力,用2小时挽救了西安轻生母子;他还是“待用快餐”公益活动发起人,2013年4月他在微博中倡议:“在中国一些快餐店,可以为一些残疾人、老年贫困者、流浪儿童提供一些‘待餐盒饭’,更符合中国国情,也给弱势群体一定尊严。”从4月份西安第一家待用快餐诞生起,三年了,全国共有30多个城市,200多家餐厅加入了待用快餐公益活动。并且派生发展出了待用学费、待用饮用水、待用图书、待用蛋糕、待用家政及待用医药费等待用公益形式。待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习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有许多爱心人士已加入待用快餐等公益活动。对陈里来说,粉丝都是在网络空间走群众路线的知心朋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是他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阵地。

  习近平强调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习近平为什么特别提到青少年呢?因为他们不仅是互联网的未来,还是互联网的今天。2016年底全世界网民数量将达到50亿。从结构上看,2012年是前25亿,2012到2016年间是后25亿。这后25亿加入到全球传播场域中,对重建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很大的。年轻化、多元化、多极化是“后25亿”的特征。后25亿主要分布在西方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以草根和青年网民为主,是“容易被影响的人”,他们容易被操纵和发动,形成“群聚效应”,是舆论场上的“新意见阶层”。从全球传播的角度来看,“后25亿”的积极参与将改变互联网舆情的走向,对于这些互联网的“原住民”,需要加强思想的引导,因为他们毕竟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最近非常火爆的“Papi酱”,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认为:“这种现象代表青年文化,显示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欲望,尤其是女性,其中很多内容实际上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但是她用了一些粗口,所以引发了一些社会舆论的批评。她现在的影响力很大,两千多万的广告投资,上千万的网民追捧她,所以她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说的互联网空间,既是开放的空间,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习近平的‘4·19讲话’给互联网强化社会责任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9]

  三、启示:走向大传播

  习近平对新闻宣传工作一直很重视,从“8·19”到“2·19”“4·19”,都在19日做了重要讲话。每次都提出新的观点,比如“2·19”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过去强调新闻宣传工作,现在转变为突出新闻舆论工作,更重视与民意的互动,甚至上升到互联网执政的高度来认识,领导干部经常上网,这是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把互联网执政作为领导干部所具备的一个主要能力提出来。唐绪军认为:“把‘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改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对舆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

  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对新闻传播似乎并没有讲太多,其实不然,他在把新闻传播置于一个更加宏观多维的场域中来谈,可以说把新闻传播置于互联网治理观的统领之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互联网治理问题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既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又深刻阐明了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既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倡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依法、有序、协商治理互联网的互联网治理观。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生成、传播和接受以及整个媒介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闻变成资讯,宣传变成舆论,新闻传播正在发生空间转向。习近平讲话至少涉及到新闻传播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互联网民意,二是互联网监督,三是互联网生态,四是互联网文化。

  对于互联网民意,以前不少领导干部认为互联网的民意是一群人唧唧喳喳,代表少数人的不同看法,但习近平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互联网民意的重要作用。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监督”这一概念,论述舆论监督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习近平这次讲话给网民很提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包容善意的批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一些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对互联网民意的一个背书,是对互联网监督的肯定。他还再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这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11]

  习近平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文化管理恐怕要比宣传管理要求更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意识形态管理部门一是不能只管住传统媒体那一亩三分地,还要管好用好新媒体乃至整个互联网;二是不能用传统媒体思维来管理互联网,而要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管理,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避免“一管就死,一开就乱”的落后僵化的管理模式。

  从习近平这次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闻传播学面临的艰巨任务。当今世界,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播技术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播生态和传媒业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闻传播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都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我们过去的新闻传播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和内容生产上,甚至主要局限在采写编播评的业务层面,对信息的传播和运营研究不够,对于新技术应用、新服务提供更是表现出一种迟钝和滞后。最近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百度危机和网络乱象令人担忧,说明互联网企业已不仅仅是技术服务者,还是信息提供者,更是舆论引导的监控对象。新闻传播的研究视域也要由狭窄的新闻业扩展到大传播的广阔天地。习近平此次讲话至少给新闻传播学指明了重点研究领域:新闻舆论学、网络传播学、互联网生态和互联网文化。他谈及的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执政,实际上涉及到互联网伦理和政治传播,这些领域都应该是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他还把“互联网+”行动计划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传播等领域,对“互联网+传媒”的媒体融合和转型也有所启迪。

  中国互联网逾20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出现的问题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其中一个是网络安全,一个是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传播中的政治、文化和伦理问题,这些都是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当今互联网企业承载越来越多的传播任务,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兴媒体,甚至扮演起当代传播中的主角,但新闻传播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新闻传播学研究必须走出学术“金字塔”,跳出原有的理论框架,以全球化大传播跨学科的新思维,研究大问题真问题新问题。

  当今传媒业已形成“小新闻、大传播、新业态”的新格局,“在大传播的格局下,一定要跳出新闻研究的狭小天地。要跳出传媒看传媒,不以传播论传播。”[12]对此,我们不仅要走进传播学,还是走出传播学,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理论来研究新传播新媒体新问题新领域,需要打通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隔阂。在媒介融合的空间转向中,新闻传播研究需要范式转换。新媒体研究还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跨学科协作,打破旧有的理论框架,拓展全新的理论视野。新闻传播学亟待重构和转型,对此新闻传播学界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学习贯彻习近平的网信思想和讲话精神,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利于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同时,对于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国家信息化工作、构建新型互联网治理体系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注释

  [1]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年,第899页。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6日02版。

  [9]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做客人民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800/403782/indexhtml。

  [10]唐绪军:《由“宣传”到“舆论”意味着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29日第四版。

  [1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02版。

  [12]谭天:《从“新闻学与传播学”到“传播学与传媒学”》,《新闻记者》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