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四届出版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作者: 沙垚 发布时间:2019-08-28 22:44:00 来源: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四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入秋的南京,细雨绵绵。

8月28日,《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四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8年卷,并讨论了2019卷年鉴的编撰工作。

会议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敏强致辞。他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祝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8年卷的出版,并预祝此次出版研讨会圆满成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高度肯定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四年来取得的成绩,认为该年鉴不仅为新闻传播学科记录了珍贵的学科历史、梳理了学术脉络、绘制了学科地图,而且引导了学科走向,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唐绪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研究员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主持。

会上举行了第七届(2018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奖(2019)颁奖仪式。唐绪军介绍了设立《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奖的背景。魏长宝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前瞻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认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对论文进行表彰,可以强化年鉴的学术评价功能,促进学科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并表示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启动年鉴在线编辑系统,加强社会科学类年鉴的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传播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副主编钱莲生编审宣读了获奖名单。

唐绪军主持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辑出版研讨会。钱莲生系统总结了年鉴创办四年来的编撰工作,分别从三大功能(记录、评价、实用)的发挥,三个层面(学界和业界、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国内与国际)的对话,以及“三个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等方面介绍了四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期待和编辑部的努力。表示2019年卷将进一步加强栏目建设、完善栏目设置、改进编撰手段,注重历史回溯、加强学科综述,追踪学术热点、强化专题摘编。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编委、特约编委和特约编辑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鉴与文摘分社责任编辑彭莎莉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8年卷的编审情况。她表示,年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面貌,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年来,年鉴编撰质量不断提高、原创比重逐渐增大,同时也认为,年鉴在图片像素、索引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祝贺新一版《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出版,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是一个工程浩大的事业,有助于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的边界划定,能够强化学科认同、加强学科共同体建设、绘制学科地图、引领学科发展。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议今后有所取舍,核心内容仍然以纸质版的方式出版,其他内容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出版,比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同时想办法提高年鉴的被引率和使用率;第二,建议每年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会上讨论和交流年鉴综述的初稿;第三,建议《新闻与传播研究》出一期增刊,发表年鉴里的好综述,增加作者写作的动力;第四,相关资料的收集,可以考虑增加国内办的英文期刊,增加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情况,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担任编委情况,以及重要的人才项目入选情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说,拿到这个年鉴有惊喜甚至惊艳的感觉,远看这个年鉴就是一座规模雄伟的建筑,近看是部优美的交响乐,回味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叙事长诗。他建议在专题综述部分增加对年度热点的综述,以更好地反映学科的年度全貌。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回顾了年鉴的创办史,认为年鉴应该以学术为重,综述为主,兼顾学科建设和话语体系。他建议将传播技术、媒介文化等都纳入综述。

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红建议申请一个年鉴的微信公号,用微信来推送年鉴里的综述文章,以适应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增加传播力,更好地引领学术风潮。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网络新媒体系系主任顾洁认为年度综述的写作可更注重内容的连续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陈开和提了两个建议,一是增加有关新闻传播政策变化的梳理,比如网络政策、电影政策等;二是增加外国人写的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文章的资料。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放认为,可以增加海外中国籍学者的学人自述;同时认为年鉴的数字化应该是全面的数字化,不仅限于数据库一种形式。他还认为相比于研究综述,年鉴以数据的形式全面记录学科年度发展的状况是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坚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认为可以增加国外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作为参照,让中国的新闻传播学者知道他们的国外同行在研究什么。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高度评价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她说,几年来,年鉴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编撰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权威性也正在逐渐树立。她建议,学科年鉴要为本学科的学术评价作出贡献。可以从《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遴选的标准做起,明确整个学科的标准化建制,增加年鉴的学术评价能力。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建议,要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强年鉴的实用性、便利性。

厦门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殷琦,建议港澳台的学人自述可以和大陆学者的学人自述合并,从学术上融为一体。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婷婷建议,在梳理境外情况时,不能忽略重要的学术著作。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黎勇建议,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信息可以呈现得更细一点,现在的相关资料还比较粗线条。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曦认为,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出区域性特质,可以在数据收集和统计时增加区域性和地理信息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云泽认为,年鉴记录历史,历史越长价值就越大。希望年鉴能一直做下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鹏表示,复旦新闻学院今后要更加重视和配合年鉴工作,同时建议建立一个编辑平台系统。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认为,现在年鉴对高校新闻传播学院收录的情况不平衡,西北、东北的很多学院都没有纳入年鉴。他建议年鉴应该有更全面的覆盖性,让各个学院根据自己的情况筛选10-20篇代表学院年度学术水平的论文,不要穷举,占掉太多的版面。他还建议增加观点摘编内容,对观点进行分类。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韩立新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点赞,认为该年鉴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守望者。鉴于现在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视,年鉴应有意识在这个方面有所关注和引导,增加学科对话的能力。同时他建议记录学科评估的数据,逐渐形成一个数据库,为学科建设服务,最后做成一个知识管理的智库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李建伟建议:第一,增加综述的篇幅,不能只限于一万字以内,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科发展;第二,把一些综述加大篇幅以后可以出版分册;第三,其他事实性的数据资料可以进一步数字化,减少年鉴的厚度。他主动提出承担年鉴的校对工作。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秀云认为,年鉴编撰本身是一门大学问,年鉴的连续出版对学界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工程。她表示今后无论是办会还是撰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定全力以赴,一丝不苟。

最后,唐绪军感谢年鉴编委和特约编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将认真吸取大家的意见,努力把年鉴办得更好。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和来自北京市社科院传媒所、天津市社科院舆情所、河北省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新闻所、安徽省社科院新闻所、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光明日报新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以及《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奖(2019)的获奖代表等50余人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