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热点

 

建设性新闻与社会治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3 13:36:00 来源:布鲁布客

建设性新闻与社会治理

唐绪军 殷乐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接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承担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任务。审定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本学科所使用的名词术语尽可能地应收尽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国际上新起的一些诸如“解困新闻”“方案新闻”“积极新闻”“和平新闻“等概念。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此,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公共传播时代的新闻实践研究与传播理论创新”的总题目下,推进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要求。此时,“建设性新闻”异军突起,囊括了“解困新闻”“方案新闻”“积极新闻”“和平新闻“等诸多概念,成为国际学界和业界的一个热点。我们认为,尽管“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最先提出的,但是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一直是我们所倡导和秉持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概念拿来为我所用,注入中国经验,锻造中国特色,形成能够融通中外的新闻传播专业的新概念、新表述。因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互联网治理与建设性新闻研究”这一创新工程项目。

项目确立后,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基础性研究。项目组成员除了刊发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外,还编辑出版了“建设性新闻”研究从书的第一部《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举办了主题为“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的国际学术论坛,并将这个论坛的学术研讨成果汇编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增刊。其二是实践性探索。项目组与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开展“建设性新闻”在地市级媒体实际操作的试点,创办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一档新节目《共筑美好生活 苏城议事厅》;与乐正传媒、健康报社、迈瑞医疗、爱奇艺合作,制作了九集系列纪录片《中国医生》。上述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努力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也使得“建设性新闻”理念为更多人所知晓、所了解、所践行。

由于我们的倡导和推动,尤其是2019年11月举办的国际学术论坛,以及随后我们与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联合成立的国内首家“建设性新闻研究中心",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学界和业界对“建设性新闻”研究的热情。以“建设性新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截至2021年5月,中国知网共收录相关中文文献268篇。说它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浏览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由于“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才刚刚兴起,讨论虽有热度,但深度不够。很多文章还是在概念上打转转,甚至将“建设性新闻”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当前国内相关“建设性新闻”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这也就是本论文集得以形成的缘由。

本论文集筛选了26篇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有对“建设性新闻”本身的理解与解构,有对中西方“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比较与分析,有对“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本土阐释、落地可能,以及实践逻辑的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从西方到东方,从域外到国内,学者们以各自独到的视角阐释“建设性新闻”的方方面面。这对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建设性新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根据主题将这些文章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建设性新闻”的概念、范式与中西对话。目前,中外学界对于“建设性新闻”的界定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认知,所以关于“建设性新闻”历史渊源、概念界定、特点特征等方面的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理清“建设性新闻”与诸如"方案新闻”“好新闻”“幸福新闻”“恢复性叙事"等概念的关系与区别是有帮助的。鉴于“建设性新闻”是泊来品,对中西方“建设性新闻”核心理念的比较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我们在本土实践中扬长避短。

二是“建设性新闻”的全球实践与本土探索。“建设性新闻”的研究重点不在理论,而在实践,在于怎么样践行“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围绕“积极”与“参与”这两个核心要素展开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业已在全球掀起了热潮。中国新闻界所惯习的“正面报道”,也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向着“建设性新闻”发展,这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建设性新闻”实践相映成趣。由是,对诸如凤凰网、中青网、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等我国媒体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作一番深入的研究,也是对“建设性新闻”理念在本土落地可行性的一种验证。

三是“建设性新闻”的哲学溯源与价值反思。任何一种学术观点的提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加深对“建设性新闻”的理解不可能不追问其本质与价值,而这种追问的终极指向必定是哲学。于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希望哲学就成为学者们对“建设性新闻”更深层次解读、更宽视域观照的一种工具。这种追根溯源的努力,其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阐明“建设性新闻”在社会化媒体、智能媒体等多元化传播语境中新闻专业性的价值,以及职业新闻工作者在公共传播时代的地位。

四是通过“建设性新闻”参与社会治理的媒体担当。这一主题的研究更多的是本土语境中的探讨,是对“建设性新闻”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解析。将“建设性新闻”置于当下中国的社会语境与媒体变局中进行思考,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媒体角色转型、新闻的“建设性"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解,尤其是有助于加深对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的理解。一个良性运行的现代社会不能没有舆论的“建设性”监督。

五是“疫情”大考之不“建设性新闻”的构建与未来展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打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节奏,但却给“建设性新闻”的研究提供了一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验证其作为的契机。一些学者通过个案评估了“建设性新闻”在风险传播中的效果,一些学者通过反思传统新闻理念与新闻价值探讨了疫情中“建设性新闻”的专业性与积极性,也有一些学者结合“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要求来阐释“建设性新闻”在中国的功能使命与行动方向。

当然,这些研究和探讨仅仅只是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将它们汇集成册也并不代表我们都同意其作者的观点。编辑这本论文集,是想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当前国内“建设性新闻”的研究和实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形成更为系统、全面、前瞻性的认知。我们也希望通过本书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与研究,为“建设性新闻”注入更多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建设性新闻与实践:欧美案例

唐绪军 殷乐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较之于传统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从关注现象,到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告知信息,到参与对话、推动社会发展,赋予新闻信息以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从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书精选了当前欧美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数十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希望为中国的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思考,进而产生共振、形成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