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成果 > 正文

文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院重点课题

作者: 传播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10-10-03

  中国社科院2007重点课题:

  “文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简介


  关于文明与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思想成果,国内外学术界并不少见,但用传播作为理论与方法视角来研究文明和文化问题的并不多。而运用传播学理论通过跨学科进行实证研究尤其能够结合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战略,弘扬当代学术精神的学术成果则微乎其微。

  本课题首次以“传播”为方法视角的大跨度的多学科研究,提出文明传播的范畴,论域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论及文明史和现实的文化问题、文明传播与和谐传播问题、传播作为文明发展的关键视角、文明对话的方法论问题、文明思想与传播学学术、文明传播如何关注实践真问题、重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传承方式等等。

  本课题自2007年8月作为院重点课题立项以来,始终坚持与传播实践相结合,从资料准备到正式进入研究过程,两年来,课题组主导组织了中国第一届、第二届“文明论坛”;参与了“2007中国传播学高端研讨会”和第10届中国传播学大会。至2009年10月,本课题组已参与和完成学术研究报告5篇。

  比较突出的学术活动是以“文明传播研究团队”的名义组织召开“中国首届文明论坛”,汇集传播学、社会学、哲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开展跨学科的学术讨论,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光明日报》理论版和《新华文摘》曾专门予以登载。

  课题组还为中国第二届文明论坛暨首都商业文明论坛提供重要学术支持;并在2008年5月于深圳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传播学大会上做主题发言,深入阐述“文明传播”观念与思想。

  课题组发布的五篇研究报告为:

  第一篇:文明传播课题研究报告之一----《关于文明传播的基本认识》,发表于200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全文3万余字,包括5章19节82个要点,刊登在2006年12月由《文明》杂志社正式出版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特刊上,作为论坛专门的主题学术思想的报告发布。《光明日报》对本报告作了专门报道。本报告首次实行跨学科研究,提出文明传播的范畴,论域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论及文明史和文化问题、文明传播与和谐传播、传播作为文明发展的关键视角、文明对话的方法论问题、文明思想与传播学学术、文明传播如何关注实践真问题等。鲜明地以文明进程为学术研究的大视野和思考框架,突出表现传播学思想和方法的横断特点,以文明传播学的思想建设为总目标,将对话理论与实践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国家目标一体化为主题思想的中心,提高人文科学对实践真问题的关注能力,拓展了文明研究和文化思考的传播学方法论领域。

  第二篇:文明传播课题研究报告之二----《传播学反思与中国学派的传播哲学》,发表于“2007中国传播学高端学术研讨会”。其中大量篇幅反思西方传播学思想和学科体系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图解释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传播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设专版刊登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并为《新华文摘》转摘。

  第三篇,文明传播课题研究报告之三----《中华文明传播与商业文明的历史反思》,回到中华文明本身的问题上反思和研究文明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历史线索,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并第一次提出商业文明传播的概念,本报告发表于200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二届文明论坛,并刊登于2008年1月正式出版的论坛文集。

  第四篇,文明传播课题研究报告之四----《文明的发展传播、组织变革与战略理性》,继续使用历史哲学和传播哲学的方法,在西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问题和论域中不断深入,逐步建构文明传播与传播文明的思想体系。发表于200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二届文明论坛,并刊登于2008年1月正式出版的论坛文集。

  第五篇,文明传播课题研究报告之五---《2008:中华文明的涅槃》,该文采取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共从六个方面对“文明传播”这一命题进行了解读和报道。用文明传播思想解读中国2008年抗震救灾的的文明精神,通过汶川地震灾害中一个个英勇顽强的事迹和大灾大难中的生动画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而中华文明的生命哲学与崇高信仰构成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遗产。通过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深入灾区、把抢救生命作为救灾的重中之重的感人场面,说明执政为民、勤政为国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传统。本报告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反思和自省,说明人民对生态理念的提升以及科学发展观之必须,讴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深度解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及其精神气质的现实弘扬,受到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报刊阅评》的推崇,有专家撰文认为此研究报告“思想厚重,从而较好地起到了宣传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作用。”

  文明思想的学术性是看其逻辑的关联性和论域的启迪性,传播学学术的思想性则是凸显观点的深刻性与语境的宏大性。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本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更拥有广泛的应用范畴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1)文明传播的研究语境问题;(2)传播、文明与文明传播的概念界定问题;(3)传播语境中的文明与文化及其价值观问题;(4)传播形态中的文明与文化及其和谐表征问题;(5)对话与和谐传播问题;(6)文明传播的伦理学悖论:科技文明传播和生态文明传播问题;(7)文明传播的经济学悖论:商业文明的传播问题;(8)文明传播的文化学悖论:文明的失落与崛起及其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

  在本课题中,研究团队致力于追求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思维的层递、思想脉络的演进及其表达的自有逻辑特色。

  本课题重新解读古今中外学者研究文明与传播的各种论著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思想分析与整理,确立基本的研究问题;建立研究框架和可供分析的概念化范畴;策划并召开了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同时,结合我院主管的中国传播学会的传播学研究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参与主办的“文明论坛”等学术活动展开课题研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是一群富有学术热忱和理想的专家学者,在文明传播、发展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国际传播等学术领域耕耘多年,建树颇多。文明传播课题组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研实践,课题组成员本着严谨求索的学术态度,高度的责任心、耐力和学术研究中的对话、共享与交流意识,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已顺利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和工作,在探讨“文明传播”这一理论建构中整合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已形成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研究团队;课题组共发表相关报告和文章总计57,0000字,已顺利完成课题预期计划,达到预期学术目标,课题如期结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融媒矩阵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三见读书会

新媒体蓝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