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成果 > 正文

本所主要科研成果(著作)简介(2007-2010年)

发布时间: 2011-01-14

2007年:

时统宇(研究员)、申琳、吕强:《收视率导向研究》(300千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该书是2004年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收视率导向研究》的最终成果。

  从学理层面而不是从技术层面研究收视率这一电视传播的核心问题,从科学发展而不是从技术发展分析收视率导向的危害。在研究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上,本研究从收视率调查的缺陷入手,首先分析了收视率导向与电视的经济追求,明确指出电视台的经济追求和冲动是造成收视率导向的终极原因。我们的研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新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层面上,而是在文化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更能体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显示出本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立足于对收视率的学理分析和理性批判,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文本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通过对收视率导向的深入探讨,找到收视率导向的深刻的、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根源。

  收视率在中国的历史是不过20年左右,已有的理论成果多集中在调查方法的介绍和如何提高收视率的操作层面上,而从学理的高度对收视率的系统分析,特别是从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角度批判收视率,本课题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其理论突破不言而喻。一言以蔽之:深入研究收视率的负面作用,剖析片面追求收视率对文明传承、和谐社会的危害,呼吁电视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本研究最明显的理论突破。

2008年:

明安香(研究员):《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328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格局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书探索了中国新闻媒体、中国企业、中国文化和中国政府如何突破和改变当今美国主导的全球传播格局,发出自己的洪亮声音,掌握自己的国际话语权,营造出一个不断优化的全球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舆论传播环境,在全球新闻传播市场、文化传播市场和舆论市场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问题。在对2005至2007年间以美国主流日报为代表的西方媒体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传媒全球化、传播全球化和媒介数字化等三大传播潮流对当今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其来龙去脉,系统总结和概括了当今传播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并针对世纪之交以来全球传播的新发展,提出:全球传播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新世纪的全球传播格局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极、多强和新兴传播国家多元并存,提出全球传播中的硬传播、软传播和大传播的概念。

  该书从全球新闻传播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探索,显示了课题研究的忧患意识、全球意识、前瞻意识,课题研究的空前难度和深度、广度、力度;课题最终成果提出的系列重大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们逐步改变全球传播格局,营造出一个不断优化的全球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舆论传播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陈崇山(研究员):《受众本位论》(412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受众本位论》旨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借鉴哲学、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索研究我国受众接收和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以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新闻传媒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受众本位是陈崇山研究员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结我党新闻事业实践的基础上,于1992年提出的原创性理论。在研究中,作者创制了测定受众价值观的量表。通过对实地调查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交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深度分析,揭示出受众价值观是由传媒特质性、教育服务性、相吸互动性、个性鲜明性、方便易得性和娱乐怡情性等6个因子所构成,并且同受众接触传媒的目的、习惯、偏好、收获、评价等可测量的显性和隐性指标均密切相关。该书内容契合我国国情和传播实践,为传播者更好地了解受众、尊重受众、服务受众提供了理论的和现实的参考依据。

2010年:

王怡红、胡翼青主编,张丹、杨瑞明副主编:《中国传播学30年》,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该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编为编年史,着重描述了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立足与发展的全过程,呈现了学术研究道路逻辑演进的来龙去脉;第二编为专题研究报告和综述文章,集中重访了传播学30年来重要的研究领域,并运用批判的视角,反思传播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编为学者自述,通过部分学者的个人学术道路回顾,记载了他们与中国大陆传播学发展的相互联系、独特贡献和重要的学术观点,以求较完整地反映该学科与学术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历史原貌;第四篇由4篇资料文章和4个索引构成,旨在为读者的深入研究提供方便。

  该书力图从各个研究领域的独特视角出发,系统而完整地把对中国大陆传播学发展30年的基本判断呈现给读者。对于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学习者,该书将是一本颇具史料参考价值, 带有历史感、整体性、建设性和批判意义的基础文献。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重大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主要由该所研究人员组成,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为该书撰写了总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融媒矩阵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三见读书会

新媒体蓝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