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传播研究

 

组织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及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

作者: 张国才 发布时间:2010-09-28 17:24:00 来源:
  摘要:本文探讨组织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及在中国大陆高等学校设置组织传播学专业的问题。论文作者认为,广义的“组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覆盖任何社会组织的传播行为。狭义的“组织传播学”学科与大众传播学、广告学有显著区别,但与这两门学科及人际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有交叉。组织传播学是组织行为学与传播学之间的一门跨学科;公共关系学和群体传播学都是组织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美国高校的组织传播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一般包括传播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三大类学科的相关课程,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我国大陆高校设置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也应体现专业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同时应针对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特殊的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组合。

   

  前言

  组织传播是以人类各种社会组织为主体进行的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交流与分享的行为。组织传播的本质是人类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沟通信息和情感。凡是由人类组织实施的传播活动,均属组织传播现象。例如,政府机构的传播、媒介机构的传播、企业、事业单位的传播,民间组织的传播,都是组织传播现象。由此观之,组织传播涵盖一切人类组织的传播现象。组织可分析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组织传播也相应地包括正式组织的传播和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群体)的传播。可见组织传播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组织传播研究应当研究一切社会组织的传播现象和规律。从这个观点来看,广义的“组织传播学”学科覆盖现有的几门传播类学科和研究领域,包括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与组织相关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等。

  但是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传播学学科,早于组织传播学科已经确立了学科地位。现在探讨“组织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和专业教育地位,必须以这个现实为起点。作为一门后起学科的组织传播学要有本学科特定的研究领域才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因此,对“组织传播学”学科,采纳其狭义的学科概念是适宜的。学科是按照知识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又指学校教学的科目。本文使用狭义的“组织传播学”学科概念,是指一种与现有的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有显著区别的关于组织传播的知识体系。

  狭义的“组织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了发展我国高校的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一、组织传播学的学科性质

  (一)组织传播学是组织行为学和传播学之间的跨学科

  传播是组织的必要因素,组织传播是普遍存在的组织行为方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组织传播是一种与传播相关的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包容组织传播的研究领域。

  从传播角度来看,组织行为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以传递、交流和分享信息、情感为目标的互动行为,即以沟通为直接目的的组织行为,笔者认为,这种以沟通为直接目的的组织行为可称为“中心的组织传播行为”,例如演讲、会谈、讲授等活动。另一种组织行为指向其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变物质形态或者人与物的关系,简单地讲,就是为了改变物质状态或者人与物质的关系。在这后一种组织行为过程中,沟通只是实现某个目的的必要手段,是辅助的、次要的。笔者将这一种组织行为称为“边缘的组织传播行为”。边缘的组织传播行为涉及人们的互动,也必然涉及信息的流动、情感的交流和分享。因此,任何组织行为都包含传播因素,都可以从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

  ……(此处有删节)

  但是组织行为学教科书仅以少量篇幅讨论组织传播是远远不够的。组织传播学的研究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探讨各类组织传播行为。鉴于组织传播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组织传播研究从组织行为研究中独立出来,从传播研究的角度构建专门学科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从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来看,组织传播学与组织行为学科目分立。例如,在美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组织传播学与组织行为学有时作为并列科目同时设置。我国台湾地区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的传播学科系所同时开设“组织传播”和“组织行为”的选修或必修科目。[1]

  ……(此处有删节)

  (二)公关关系学是组织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传播来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公关传播、组织传播都是通过传播的过程对组织与其内外部公众、人员之间的互动行为方式和情感进行管理。

  从传播学的角度,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社会学的角度,有的公关关系学者认为,公关关系是对组织与其公众关系的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更重要的是帮助组织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环境。”[2](第5页)虽然学者们对公关活动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基本上可以认为,公关是社会组织通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活动对公众关系的管理过程;与公众的沟通是公关管理的基本手段,公关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改善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但为了有效传播,公关传播过程也是公关管理的对象。以这个观点来看,公关传播的特殊性包括:传播发生在一个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传播具有明确的组织目的——协调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树立和改善组织形象,构建组织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关传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组织管理活动,公共关系其本质上是一种组织传播行为,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构建有利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组织传播行为。”[2](第17页)笔者赞同纪华强认为公关传播属于组织传播行为的观点。笔者认为,公共关系传播属于组织传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形态。组织传播包括了公关传播。但是,公共关系传播作为特定的组织传播形态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笔者认为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属性在于公关传播对象的特殊性,即公众的特殊性。

  ……(此处有删节)

  (三)群体传播学也是组织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社会群体可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就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非正式群体可能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也可存在于一个组织的外部或者跨组织存在。非正式群体,也具有组织性,是一个非正式组织,也应当从组织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不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也不论一个群体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还是在一个组织的外部,或是跨组织的群体,群体都是组织传播研究的对象。因此,群体传播学应当纳入组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群体传播学也是组织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四)组织传播学与几门传播学科的交叉关系

  1. 与大众传播学的交叉关系

  “一个常被引用的大众传播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影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4]大众传播现象具有几个特殊性:(1)大众传播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专业化成员;(2)传播的对象是分布广泛的为数众多的受众,受众的个体一般是不确定的;(3)传播使用专门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可以大量复制信息符号。

  组织传播的主体是一定的组织及其成员,这点与大众传播一样。但是,组织传播的主体是各类组织,而作为大众传播主体的组织是专门的传播机构。

  ……(此处有删节)

  因此,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区别主要在于受众和传播目的的不同。大众传播学主要关注媒介组织对外部受众的传播议题,而组织传播学关注任何社会组织的内、外部传播的议题。因此,大众传播学与组织传播学各有独特的研究领域。

  但是,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与组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有重叠的部分。大众传播的效果和效率依赖传媒组织内部传播方式。对大众传媒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的问题属于组织传播研究的范畴。例如,现有研究媒介组织的文献中有少量文献就是研究媒介组织传播问题的。谢静、徐小鸽指出:媒介组织及其成员的互动关系是有关新闻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把关人研究。在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由于规则的存在,新闻编辑部人员与记者的互动比较少,记者享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权。由于这个原因,新闻生产的研究更集中在记者与新闻来源的互动,而较少关注媒介组织内部编辑与记者的互动。“在组织传播研究中,专门针对媒介组织的研究非常少见。”[5]虽然目前对媒介组织传播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但是媒介组织与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一样,生产的效率、效果与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成员互动的规则、互动方式有密切关系,媒介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议题的研究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组织传播研究与大众传播媒介研究可以交叉的一个领域。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与组织传播学有交叉的研究空间。

  2. 与广告学的交叉关系

  ……(此处有删节)

  3. 与人际传播学的交叉关系

  ……(此处有删节)

  二、美国高校的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

  
(一)美国高校传播学院系的组织传播学专业与课程

  美国的高校在发展组织传播专业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发展情况可供我们借鉴。

  组织传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组织传播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组织、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从事各类与传播相关的工作。因为毕业生就业面广,美国高等学校适应人力市场需要,许多传播类院系都设置了组织传播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美国高校中的组织传播学学位和文凭层次包括证书、副学士(associate’s degree)、学士、硕士学和博士学位;教育形式包括在校和在线学习,全日制和业余部分时间制学习。

  美国很多传播学院系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设置了组织传播专业、专门化方向或课程。传播、组织传播、公共关系、广播电视、戏剧等五个学士学位专业。

  ……(此处有删节)

  从上述资料可以大体知道,组织传播学毕业生在美国的就业面非常广,几乎任何组织中传播相关职业都是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三、对我国大陆高校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和公共关系学目前在大陆高校中是热门专业或课程,“人际沟通”与“团队建设”等也是常见课程,而组织传播学的专业教育却是冷冷清清。我国大陆目前传播学院系还普遍未设置组织传播学的专业或课程。

  我国大陆高等教育界和和各类社会组织对组织传播专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主要原因包括:(1)我国高等学校已经有大量的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专业在培养大批从事组织传播的几大类特定人才;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不是来源于组织传播专业,但从事的工作其实就是特定的组织传播工作。上述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对于组织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替代性。(2)组织传播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很大一部分是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的课程,这些基础课程一般也包含在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和管理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因此这些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组织传播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替代性。(3)前述的专业和知识结构的替代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市场对组织传播专业教育需求的紧迫性,也使得人们一时难以认清组织传播专业教育潜在的市场价值。

  组织传播学是一门综合了其他学科知识构建的跨学科,它的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的科目,不可能与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完全不同。然而任何一个高等教育专业,都要有本专业特有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结构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课程组合方式。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要在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中立足,就必须构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本专业特有的课程结构。

  ……(此处有删节)

  如前文所述,公共关系传播其实是一种特定的组织传播形态,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一般也包含传播科学的、社会科学的与管理科学的相关课程,因此与组织传播专业的课程结构最为相似。高校设置的组织传播专业如果要与公共关系专业相区别,组织传播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现的知识广度应超过公共关系专业。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高校教育教学总课时的限制,组织传播学专业的课程结构知识广度扩大后,在公关传播方面的某些课程的知识深度就不如公关专业。

  考虑到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组织的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组织传播专业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的特殊人才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组合。例如,设置政府组织传播、企业组织传播、非营利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新媒介技术传播、全球传播、卫生传播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或课程组合,以培养不同特色的组织传播人才。

  目前我国大陆已经有少数高校重视组织传播学的研究和教育。胡河宁教授与同事们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将《组织传播学》列为传播学研究生的学位课程,[12]在国内研究生教育中迈出了富有远见的第一步,为我国高校发展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树立了榜样。

  我12年前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当时还是系的建制)开始开设组织传播学选修课,但当时人们普遍未认识到组织传播学的教育价值,这门课程不受重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今年被批准新设传播学专业,准备于2010年开始招生,培养政府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传播人才,学院初拟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了“组织传播”科目,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结论

  组织传播学是组织行为学与传播学之间的一门跨学科。公共关系学和群体传播学都是组织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组织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广告学、人际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有交叉关系。组织传播学与这些相关学科相辅相成,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美国高校的传播学院系设置组织传播学的专业、专业方向或课程,反映了美国人才市场对组织传播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大陆高校目前很少设置组织传播学专业和课程。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专业和课程对组织传播学专业和课程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缓解了人才市场对组织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紧迫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人们对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市场价值的认识。我国大陆高校发展组织传播学专业教育,一定要体现本专业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特殊的人才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组合。(作者简介:张国才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广告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秦琍琍. 组织传播——源起、发展与在台湾之现况.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网站,http://www.jour.nccu.edu.tw/mcr/0063/07.html,2009-11-20.

  [2] 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B.A. in 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Fond du Lac, WI[EB/OL].

  http://www.emagister.net/bachelor-degrees/fond+du+lac/b-a-+in+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eci-152504.htm#programa, 2009-11-18.

  [4] 张隆栋. 大众传播学总论[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3. 30.

  [5] 谢静,徐小鸽. 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其与新闻生产的关系——上海与新加坡报纸的比较研究[J]. 新闻大学,2008,4.

  [6] Master of Science in Corporat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EB/OL]. http://www.cps.neu.edu/ms_orgcomm/, 2009-11-18.

  [7]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EB/OL]. http://humancommunication.clas.asu.edu/aboutus/orgcourses.shtml, 2009-11-14.

  [8] Masters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General[EB/OL].

  http://www.universities.com/edu/Masters_degrees_in_Organizational_Communication_General_page2.html, 2009-11-10.

  [9] BS in Communication -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EB/OL]. http://www.thedegreeexperts.com/sd-bs-in-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communication-183.aspx, 2009-11-20.

  [10] Capital University’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gram[EB/OL]. http://oldsite.capital.edu/acad/as/communication/orgcommindex.html, 2009-11-18.

  [11] Bowie State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s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EB/OL]. http://www.bowiestate.edu/academics/departments/Communications/Graduate/, 2009-11-15.

  [12] 胡河宁, 叶玉枝. 组织传播学的发展状况与体系构建[J].学术界, 2004,5.

   (本文为原文的部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