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 > 正文

曾昕(副主任)

  曾昕,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多媒体新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副主任。ESCI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 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与社交媒体、流行文化、青年文化、媒介素养。曾于国内外期刊发表有关青少年网络参与、青年文化等相关论文多篇,相关研究曾被中国媒介素养研究、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9年9月-2005年6月 北京市第五中学
  2005年9月-2009年6月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09年10月-2014年9月 伯恩茅斯大学
  2016年2月-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于2018年-2019年挂职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论文:
  《媒介素养范式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现代传播》 2013年第10期。
  《世界工厂景德镇:劳工抗争与遗产反思——基于16-19世纪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华夏传播导论》2017年第一期(第二作者)
  《积极公民还是沙发土豆:青少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政治传播》2017年ICA优秀论文
  《新媒体语境下的独特性与公共性:重思青少年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11月。
  《新媒体粉丝经济:逆袭传统与互动递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
  《网红故宫: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
  《积极公民与娱乐参与: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现代视听》2019年9月
  《网络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新闻素养》,《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年4月
  《博物馆经济视域下的年轻态传播:以故宫IP为例》,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年11月
  《携手科学:作为知识型新闻的建设性新闻》,(二作),《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S1期
  《严肃议题的消解与重构:亚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议题传播》,《新闻春秋》2020年1月,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2020年第五期
  《童趣青春:初老族的怀旧消费与老国货的年轻态营销》,《媒介》2020年第10期。
  《媒介仪式视域下的青少年粉丝文化》, 《现代视听》2020年第11期。
  《中国迪士尼的IP出海之路:潮玩品牌营销、竞争壁垒与国际化反思》,《国际品牌研究》2020年第12期。
  《主流文化的萌态话语景观解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4日。
  《情感慰藉、柔性社交、价值变现: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盲盒潮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新媒体广告的目标受众:Z时代消费特征》,合著,《新媒体广告》(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流行文化中的红色文化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8日。
  《圈地自萌或破壁生长:古风音乐的亚文化发展矛盾》,《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5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3年第9期。
  《“另类力量”的张力与收缩: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粉丝行动》(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23年第4期。
  《中国本土原创IP宇宙的跨域建构与生态拓展——以“上影集团”IP开发模式为例》,《电影新作》,2023年第4期。
  《网红城市的景观传播、主体联动与人文价值研究——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城市特色文旅活动火爆出圈现象解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3期。
  《超越赋权: 数字时代中国乡村女主播的自我认知与行动实践》(第一作者),《新闻大学》,2024年第5期。
  《为乡村就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我国部分县乡地区数字化就业调查》(第二作者)。《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07版)
  《短暂的公共情感:网生代青年的赛博悼念》,《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第6期。
  《虚拟与现实的居间地带:数字游牧青年的新型社会化实践》(第一作者),《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融媒矩阵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三见读书会

新媒体蓝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