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6月,是在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闻与传播研究机构。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1997年9月更为现名,简称社科院新闻所。首任所党委书记戴邦,首任所长安岗,名誉所长石西民。现任党委书记方勇,所长胡正荣。
与新闻所同时成立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该系是国内最早培养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单位之一。根据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组建该系的目的,在于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培养高层次的新闻人才,以“迅速解决干部中青黄不接的问题”。为此,新闻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三家联合办学。后以新闻所为依托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所系合一。2008年新闻系更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简称新闻系)。以新闻系为基础,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教学资源,于2020年9月成立“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所所长胡正荣兼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二、职能定位
新闻所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家队。其主要职责包括:
1.开展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探索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着力推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学术引导。
2.开展学术咨询和学术交流。建设新闻传播学新型高端智库,发挥新闻传播学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当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与国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学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合作。
3.开展传播平台建设和学术评价工作。完成学术期刊、学科年鉴、媒体蓝皮书、智库报告等的编辑出版任务,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4.开展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实施科教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发展需求,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
5.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机构设置
新闻所设办公室、科研处2个行政管理机构。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室、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研究室、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大数据舆情研究室等6个专业研究室和1个编辑室。
拥有1个院级非实体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5个所级非实体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传媒调查中心、广播影视研究中心。
负责管理两个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
拥有两个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舆情研究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打造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的组成部分,持续开展重大社会经济调查,进行国内外舆情、舆论学等调查。
拥有两个研究基地——国情调研江苏张家港基地和新媒体研究江苏无锡基地。
截至2024年11月,新闻所有在编在岗职工46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6人,中级职称人员11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学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等荣誉称号人员多人。
四、主要成就
40多年来,新闻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重镇。既积极从事新闻传播一般规律和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特殊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又大力开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对策性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译著)3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000余篇,为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为中央政治局授课1次,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央部委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100余项。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了1000余篇有关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报告,有的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许多被中宣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采用,在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传播学、国际传播、新媒体、广播电视以及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学、舆论学、受众调查、新闻法治、传媒经营管理、传播与社会发展、建设性新闻、新闻传播史、广告学等研究,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举办中国传播学大会、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国所论坛、国所“三见”读书会等品牌活动。中国传播学大会创设于1982年,目前每两年举办一次;依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成立的中国传播学会拥有120位理事和终身荣誉理事,均为国内知名新闻传播学者。
主办学术月刊《新闻与传播研究》。该刊系新闻传播学科唯一顶级期刊,把“代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办刊宗旨。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百强报刊”称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
主办两本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中国新闻年鉴》创办于1982年,全面记录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情况,是我国第一本大型新闻资料类书,也是国内唯一一本新闻传播类综合性年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记协等十余家中央主要媒体(机构)担任《中国新闻年鉴》编委单位。《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创办于2015年,系我国第一本新闻传播学科年鉴,全面记录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深度反映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全景。国内重点新闻传播学院校担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单位。
编撰四本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青少年蓝皮书、国际传播蓝皮书和媒体融合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创办于2010年,是国内第一本新媒体蓝皮书,自2013年至2023年,已连续11次获得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自2018年以来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皮书奖。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首次出版于2014年,2024年开始由新闻所编辑出版。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首次出版于2015年,2023年开始由新闻所与社科大编辑出版。
组织开展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活动。该活动力求在完善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提高学术质量方面有所担当和推动,从2013年起,每年从国内发表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中遴选10—20篇治学佳作,以反映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进展,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术样本。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闻所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诸多地区的国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外有影响的新闻传播学学术组织合作举办本学科高层次国际研讨会(论坛),在国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为讲好中国学术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40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为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一大批成为党和国家高层次领导干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人才、中央主流媒体社长或总编辑,新闻系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黄埔军校”。1983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传播学院正成为新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高地。
五、发展方向
新时期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项共识”的总要求,立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基本规律,准确把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实践重大问题、面向学科重大前沿,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占领本学科建设的制高点,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重点研究项目有:
1.系统开展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网络强国等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
2.进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为改变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局面,贡献新闻传播学科智慧。
3.结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举措,开展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网络治理与新媒体应用研究、建设性新闻与新型数字治理研究、意识形态安全等领域研究。
4.着力推动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建设,进行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与舆论研究,为我国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决策研究服务。
5.密切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重点加强智能传播与面向未来的新型文化业态的研究。
6.梳理总结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展史和学科建设史,开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学派思想史、中国新闻传播学评价体系建设等的相关研究。
7.做好科教深度融合工作,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